內容:
轉銜服務 文/翁采鳳 轉載自國語日報特殊教育專刊
新學年開始,意味著九年級學生即將迎接「十二年國教」的全面施行。
「十二年國教」希望貫徹因材施教和適性揚才等理念,成就每一個孩子。在這樣的理念下,教育部擬在第一次免試入學之前彙整相關資料,以實施特殊教育學生的「適性輔導安置」。由此可知,特教生在國中階段的適性輔導相形重要。教師和家長如何幫助九年級的特教孩子獲得適合的安置呢?
內容:
轉銜服務 文/翁采鳳 轉載自國語日報特殊教育專刊
新學年開始,意味著九年級學生即將迎接「十二年國教」的全面施行。
「十二年國教」希望貫徹因材施教和適性揚才等理念,成就每一個孩子。在這樣的理念下,教育部擬在第一次免試入學之前彙整相關資料,以實施特殊教育學生的「適性輔導安置」。由此可知,特教生在國中階段的適性輔導相形重要。教師和家長如何幫助九年級的特教孩子獲得適合的安置呢?
教師教學策略
‧鼓勵參與技藝課程
從教學經驗發現,特教生在國中畢業後,大多就讀高職。因此幫助他們了解、探索性向變得十分重要。
在國中階段,特教生除了可以從性向測驗來了解職業取向外,教師可安排技藝教育課程,鼓勵參與,讓他們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內涵。「紙上談兵」只會給人美好的想像,唯有讓特教孩子接觸工作內容,他們才能具體判斷自己能否長期投入。
‧生涯發展融入課程
照本宣科的教授課程內容,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。教師如果能將課本內容延伸,結合生涯發展課題,常讓教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例如:教國文科〈聲音鐘〉提及小販等服務業的甘苦,教師不妨讓有相關家庭背景的孩子,發表幫忙做生意的狀況與心得。數學科教到「比例式」時,教師可用烹飪或烘焙的食材比例來設計相關題目,讓特教生了解在某些職業數學運用的需求。英文科可帶入簡單的商業或觀光用語。表演科可介紹舞蹈家或劇團的工作等。
在既有教材上,加入「了解各種職業」的活動,不僅讓課程變得更多元豐富,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‧綜合評估 促成妥善安置
「十二年就學安置」隨著「基測」走入歷史,未來將採「適性輔導安置」的方式進行;透過學校特教教師填寫學生個人的「生涯轉銜建議表」,並蒐集相關資料來佐證,以協助特教生選擇志願,妥善安置。
這個過程絕對不是一人獨立完成的,而是由特教教師擔任主要填表者,彙整歷來學生的性向或興趣等測驗資料,參酌學生、校內教師以及家長的意見;經過綜合評估後,特教教師再提出安置的建議。
國中三年,是學生生涯的轉捩點;錯誤的建議,可能讓學生在跨階段後,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。因此教師務必慎重評估,透過種種客觀資訊,協助特教生及早規畫生涯目標,並幫助他們進入適合的環境,朝目標前進。
家長心態調整
‧積極參與親職講座
自任教以來,觀察家長對特教孩子在校學習的參與,不可諱言的,大多被動且缺乏主見。由於家長工作忙碌,或對孩子障礙的抗拒,或對複雜學制的不了解,導致他們把攸關孩子未來的選擇權,交給學校,對教師的建議照單全收。但這種態度太過消極,不利孩子未來的「適性輔導安置」。因此建議家長透過學校發送的書面宣導了解適性安置的內容,參加學校舉辦的相關講座,或向教師諮詢。
有了家長積極的參與和關心,教師也才能更清楚的評估特教生的能力,發揮親師合作的力量。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重視,也就能夠看重未來的生涯發展。
‧依照興趣 選擇適當環境
十二年國教的「適性輔導安置」,是以選填志願的方式進行。然而,可以自由選擇志願,絕不是鼓勵家長好高騖遠,讓孩子先占有明星學校的名額。特教孩子能進好學校固然不錯,但如果不符合志趣,反倒是無形的迫害。
教師與家長務必多觀察,發掘特教孩子的興趣及長處,協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方向,並在適當的位置上發光發熱,這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安置,也是十二年國教要實踐的「適性揚才」。
十二年國教即將正式施行,特教方面的相關資源尚未明朗,的確令許多教師、家長有點手足無措。但新政策推動,難免歷經一段磨合期,因此建議先把焦點放在「適性輔導安置」的準備,務必做好親師溝通與合作,使特教生能夠受到適性輔導,並讓綜合評估忠實反映個人特質與志趣取向。如此,才能確保特教生在國中畢業後,可以進入更適合他們學習、發揮潛能的環境,追求自立更生的人生。
◆參考網站
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
http://12basic.edu.tw/
教育部學生適性輔導全球資訊網
https://career.moe.gov.tw/
技藝教育資訊網
http://140.122.71.231/